新华网北京5月3日报道:(记者于文静)近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杜绝假种子危害。
育种周期缩短近一倍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多个位点来判断,可使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该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准确判断育种中间材料的背景并对其精确控制,从而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传统育种周期长、不可预见,全凭育种家的经验和肉眼筛选。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把大田搬到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精准筛选,排除95%以上的单株,剩下少量单株种到大田,大大减少了田间工作量。”喻辉辉说,原来一个品种平均8到10年的育种周期,现在只要3到5年就可完成。
水稻基因芯片的成功研制,是中种公司联合科研院所,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取得的突破之一。近年来,中种公司立项投资50多亿元建设国家级种子生命科技中心,采用基因等高技术手段,依靠商业化育种模式,加快育种进程,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
种业创新迫在眉睫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我国种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因起步较晚,品种选育和推广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测算,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为52%,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占43%,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
“企业总体上育种创新能力较低,品种多乱杂问题突出;种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这是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种公司副总经理田冰川说,全国仍有超过7000家持证经营的种子企业。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