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未来
2024-05-02 12:51    7359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报道:(记者周英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17日表示,当前我们看到经济是在下滑,但是领先的那些指标已经开始回升,至少可以说明中国经济未来不大会出现持续地、大幅度地下滑。

潘建成在“尼尔森中国消费者360论坛”上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他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已经是连续五个季度下滑,而且一季度下滑幅度似乎在加大。但这样一种增速依然是处于正常区间,经济并没有进入偏冷状态,预警系统并没有发出警告。

潘建成认为,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比较明显,但仍高于三年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经济增速,比十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经济增长也明显要好。2000年中国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今天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我们要习惯基数提高以后经济增速的回落,不要过多把目光关注到增长率上。

潘建成说,经济增长值不值得担心,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就业。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多万人,处于历史高位。当前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这在用工上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失业迹象,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当前的“用工荒”现象。

潘建成分析说,一季度以及四月份经济数字回落相对比较明显,但反映经济前景的一些先行指数已经出现企稳回升现象:采购和订货两个先行指标持续几个月回升;一季度企业家的预期景气指数好于去年四季度;尼尔森调查显示,中美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回升态势;ppi三月份以来环比开始止跌,工业品需求呈现回暖信号。

潘建成说,当前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却上不去,根本原因是竞争激烈,竞争激烈的背后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制造业投资增长太快。显然,过去那样一种简单地依靠增加投资、增加产能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潘建成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珍惜机遇,忍受转型阵痛,更多地关注就业、收入增长、创新、资源环境、健康食品、诚信、百姓幸福等关乎经济增长的长期问题,而不是经济波动、价格波动等短期问题。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