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外交学者>:中国经济为何必须进行变革
2024-05-02 12:46    8078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5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为何必须变革 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熟谙历史。他曾预言农村中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将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愈发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继续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将要埋怨我们……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的那些富裕中农也将对我们不满”。

在毛试图限制私有制的努力造成灾难后,继任者邓小平推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但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一个问题又重新摆在中共领导层面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兼容吗?随着中国“阶级”鸿沟日益显著,该问题的答案似乎愈发清晰。

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没能发挥缩小鸿沟的作用。其间,中国一直扮演全球经济稳定器的角色。尽管有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增长引擎仍将继续运转,但有迹象表明它或许正失去动力。数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战略建立在四大支柱上: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消费。作为核心的出口,不仅起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还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消费。但出口已急剧放缓,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正处于彻底转变之中。

为使出口产品不断流入最大客户——北美和西欧——中国知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中国商品便宜和西方消费者有钱买。为降低商品价格,中国动用减税、退税等措施帮助制造商实现成本最小化。为培养海外需求,中国还为客户创造真实或能感觉到的财富,举措就是压低全球利率。与此同时将收益重新投向美国国债以支撑美元。

然而全世界陷入衰退的现实,使中国的出口机器迅速变慢。与已提升价值链的日韩企业不同,中国的工厂仍旧倾向于追逐贴牌生产的快钱而非大力投资研发。随着美欧企业处境艰难和消费者需求不振,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已成强弩之末。

至少从目前看,中国经济战略的其他两大支柱依然屹立不倒。但某些缺乏经济基础的固定资产投资终将损害中国经济。而增长的国内消费并未像预期的那样使中国制造商明显受益反而使其产品在海外更不具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出口战略必须进入新时代。中资企业必须“走出去”竞争。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