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外就餐的小孙最近发现,小区附近几家餐馆都调整了菜单,时令蔬菜的品种或减少,或提价,“大拌菜原来10元一份,现在20元,整整翻了一倍,比肉菜涨得更猛”。
昨天,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4月份本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化与居民的感受一致,鲜菜价格同比大涨24.4%,远远超过肉禽及其制品同比上涨14.5%的幅度。不过,从整体看,4月份北京cpi同比上涨3.5%,比3月份涨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
本地菜上市晚推高菜价
4月份,本市消费品价格上涨3.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从八大商品类别看,食品价格仍是影响cpi涨幅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鲜菜价格继1月份同比大涨32.2%之后,4月份再现大幅上涨。
新发地市场统计部主任刘通说,4月份蔬菜加权均价从月初的每公斤2.89元攀升到了月末时2.95元的水平,环比涨幅超过2%,这在往年比较少见。
“通常4月份应该是菜价随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而走低,但今年春节气温比往年偏低,南方蔬菜供应逐步减少之际,本地蔬菜没有及时接续,使得供应量不足导致菜价不降反升。”刘通分析,气候反复让本地蔬菜大量上市比常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但一旦蔬菜价格上涨,再出现回落会比较困难,高价位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鲜菜价格上涨持续的周期实际被放大到1个月。
随着气温升高,5、6月份本地蔬菜供应量将明显放大,菜价将进入下行通道。新发地最新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5月5日至5月11日,新发地蔬菜加权平均价已降至每公斤2.7元,周环比下降10.89%,降幅非常明显。
猪肉价格今年触底反弹
猪肉价格飙升曾是去年cpi上涨的最大拉动因素,今年情形则反转。
4月份,包括猪肉在内肉禽及其制品同比上涨14.5%,涨幅连续三月回落。而自今年春节后,猪肉、鸡肉和鸡蛋的环比价格基本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
“排骨每斤比春节前降了2元,五花肉每斤也便宜了1元多。”家住洋桥附近的田大妈说,现在不少蔬菜单价高达每斤4、5元,“吃肉比吃菜还划算”成为街坊们的新话题。
来源:北京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