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春雨的滋润下,我国长江流域的油菜目前正处于结荚阶段。从总的形势看,今年我国油菜籽单产有望提高。但是,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今年油菜籽总产并不乐观。导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品种不优、单产不高,种植机械化程度低,油菜籽深加工不够等。对于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已经在着手解决。可是,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单产、普及油菜机械化种植、全面开展油菜籽深加工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提振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迫切需要国家调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杠作用。
加大生产环节政策补贴力度
种植油菜籽经济效益低,是众所周知是事情。就目前的种植水平,油菜籽亩产一般在150公斤,按照今年预期市场价格4.8元计算,农民实际出售价格4.6元(农村经纪人上门收购),生产成本576元(湖北省宜城市粮食局调查数据),亩平均收入144元。而在种植油菜的地方,如果种植小麦,亩平均单产450公斤(襄阳市不少地方达到500公斤),预计今年小麦市场价格2.04元(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底价均为2.04元),成本620元,亩平均收入298元。由此可以看到,种植一亩油菜籽的收入比种植小麦低一倍多。
油菜籽种植不但效益低,而且费工费时,同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在油菜生产机械化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需要国家加大政策的补贴力度。
提高良种补贴标准。优质高产品种是种植油菜籽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至关重要的方面。从现有的报道看,我国优质高产油菜籽已经获得实质性突破。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林果所历经多年努力,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系列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菜亩产250公斤,最高达到319.3公斤。2001—2006年期间,“沪油”系列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市种植推广面积达2800万亩以上,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