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东北春旱,粮食产量价格恐受影响
2024-05-02 10:22    3696 

“春旱形势依然严峻”,4月23日,由吉林省长王儒林主持的政府常务会议在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二季度工作时做出上述表示。此前一天,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迎来一场春雨。

“今年旱情比往年严重多了,现在就是下场小雨还不能种地,我看得下场中雨才能种。”家住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农民李全波告诉记者,因为春旱土壤墒情不好,种下去也难成活。

随着气温的升高,一年一度的东北春耕拉开帷幕。但是今年东北地区严重的春旱,影响了春耕的正常进行。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吉林、黑龙江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低降雪量,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一半以上。

不仅受到旱情的影响,东北粮食生产还面临着化肥、种子涨价的不利因素影响。东北地区去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的近1/5,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和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去冬遭遇“贫雪”

去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1424亿斤,实现了连续8年增产。其中,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155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8.9%,黑龙江省也超过河南省成为产粮第一大省。

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今年存在粮食九连增的可能性。不过,东北的严重春旱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在承担着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任务的黑龙江,去年夏秋冬三季,降水分别比正常年份少16%、47%和34%。在东北,冬天降雪量的多少对于春耕影响较大,而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份,降雪达到45年来的最低值。

在黑龙江全省,进入2、3月份才开始大范围降雪,而之前全省42个县市积雪深度不到4厘米,而在粮食主产区松嫩平原东部、哈尔滨、牡丹江等23个县市甚至无积雪覆盖。

同样,要在今年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目标的吉林省,也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贫雪”现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末,吉林省降雪量突破历史最低点,平均降雪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1.9%。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平告诉记者,3月虽然有降雪,但由于今年风大,很多积雪不能形成水分入渗到土壤里,而是蒸发掉了。

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锋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告诉记者吉林今年出现了大面积旱情,今年受旱面积达2700多万亩,而去年才1000万亩。

虽然谷雨过后吉林长春、四平、松原等地迎来及时的春雨,但是,前期降雪偏少导致土壤墒情不好,旱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为应对今年的春旱,东北各省领导不断到省内粮食产区调研、开会研究抗旱对策。

东北春旱问题也引起农业部的注意,上周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带领调研小组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东北四省区玉米抗旱播种现场会,部署东北抗旱保春播等各项工作,同时也为东北抗旱带来了国家4.25亿元的资金支持。

余欣荣指出,实现今年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确保“九连丰”,东北地区要挑重担。东北四省区粮食播种面积3.7亿亩,其中玉米1.88亿亩,占50%。东北玉米多以雨养为主,干旱是玉米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立足抗旱夺丰收,稳住玉米生产,是夺取东北粮食丰收的关键所在。

各种因素或推高粮价

“今年尿素一袋涨了10块钱,种子涨得还不多。”李全波对记者说,化肥普遍涨10%~15%,他家4公顷地得用3200斤化肥,要比往年多花很多钱。

在东北地区,除了抗旱资金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增加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今年黑龙江省春耕所需资金585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在抗旱方面投入资金4.8亿元。平均粮食补贴标准由每亩59.40元提高到70.01元,亩均提高10.61元,对农民粮食补贴资金将达105亿元。在吉林省,今年计划投入备耕生产资金175亿元,比去年增加24.9亿元,近期安排抗旱资金3000万元。

李全波告诉记,现在就盼着多下几场雨,如果干旱问题解决不了,加上化肥涨价,虽然补贴增加,今年的收入还会受影响。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种子化肥涨价只要不是太高不会影响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因为现在的粮食价格较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人均拥有耕地多,而且春耕大部分是种玉米,这几年正逢玉米市场需求较大,涨价空间大。因此,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耕种面积影响不大,实际上今年东北地区玉米等耕种面积还在扩大。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东北地区的农业补贴和抗旱投入虽然在农产品的供给环节提供了部分保障,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李国祥对记者表示,种子化肥等涨价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对抑制通货膨胀产生不利影响。而作为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如果过高,将引起小麦等替代产品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天烟)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