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从杂粮产业中增收100元以上
4月9日,全省振兴杂粮产业电视电话会议决定,着力振兴谷子、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专用高粱、马铃薯等7种优势杂粮,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使全省杂粮产量增加三成,杂粮亩均收益提高150元,农民人均从杂粮产业中增收100元以上。
我省是闻名中外的“杂粮王国”,杂粮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杂粮总产量10亿多公斤。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慢,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小,我省杂粮单产水平偏低。目前,除高粱等少数品种外,绝大多数杂粮品种平均亩产在50公斤至100公斤。此外,我省杂粮尚处于广种薄收的传统状态。按全省平均水平计算,燕麦、荞麦亩均收益不足300元,谷子亩均收益不足400元,效益较高的红芸豆、绿豆也仅700元左右,低于种植玉米的收入,而且市场价格不稳定。我省大多数杂粮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产品单一,目前杂粮加工量仅占杂粮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且以原粮等粗加工为主;马铃薯加工量仅占鲜薯产量的三成。
今后,我省将围绕7种优势杂粮,重点建设以沁县、汾阳市为代表的太行山区、吕梁山区优质小米基地,以左云县、岚县、娄烦县、五寨县、岢岚县为代表的晋西北地区优质马铃薯、杂豆基地,管涔山及周边县(市、区)的优质燕麦基地,广灵县、灵丘县的苦荞基地,寿阳县、和顺县、平鲁区的甜荞基地,以清徐县、汾阳市为代表的晋中盆地高粱基地,忻定盆地的甜糯玉米基地。
为提高我省杂粮品牌的知名度,力争用几年时间,建成在北京市有直销窗口,在太原市有以小杂粮及农副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各市有大型小杂粮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各县(市、区)有连锁配送中心的销售网络。在杂粮生产比较集中的忻州市,将建设山西杂粮展示基地和展销中心,以先进国际理念和经营模式提供批发交易、展示直销、物流配送、进出口代理、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等全方位服务。
来源:山西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