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随着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原本被人们当普通生活垃圾扔进桶内的烂果残叶,如今正往有机肥“转型”。记者近日在本市普陀区一家水果市场内看到,利用数台生化处置机器,该市场每天产生的数十吨烂果残叶在经过短短几小时的处理后,摇身变为有机肥,不仅有效减少了生活垃圾处置压力,还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烂水果每天都变“黑化肥”
前天傍晚5时,天色渐黑,记者来到普陀区曹杨路上的山花水果批发市场,商家正忙着将一批批堆如小山的水果从大卡车上卸下。而一路颠簸之后,烂果残根很快就被清理出来。
“那些烂果对商家来说是垃圾,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宝贝。”在山华水果市场深处,一座封闭式的小屋便是负责将那些烂果变废为宝的处理站,其中除了安置着一座半潜于地面的输送带式粉碎机外,另一侧则是5台形如微型锅炉的生物发酵机。每一天,烂果就在这里完成从垃圾变身有机肥的历程。
采访期间,一堆约200公斤的烂芒果运送而来。在电机的轰鸣声中,这堆芒果被传送带送入粉碎机内,数米的输送带末端,原本各个独立的芒果已被彻底粉碎成泥;随后,工作人员将这些含水量高达80%-90%的芒果泥装入麻袋,转入第二个程序:水分压榨机中进行“脱水”;最后,所得到的芒果渣以高度脱水的状态被倒入发酵容器内,加入帮助其发酵的米糠、好氧菌后,静待4-6小时,这些烂芒果就变成了黑乎乎的有机肥。
检测有机肥对环境无害
“这些烂果残叶做成的化肥除了含有有机质之外,还有氮、磷、钾等元素,这无论对养花种树还是对有机菜的种植都有用。”山华水果批发市场湿垃圾处理站负责人张建方说,经过处理所得到的有机肥已用于本市植树以及家庭养花等。由于烂水果被送入机器之前会进行分拣清理,防止塑料袋、纸盒等杂质进入,因此所得到的肥料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
本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对该处理站送检的化肥样本出具检测报告显示,在送检样本中,这些有机肥中除主要的有机质外,另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未检测出铅、镉、汞等元素。
该处理站每天“吃不饱”
来源:东方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