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戈壁“石头棚”种出“绿色”菜
2024-05-02 10:00    1873 

新华网兰州4月18日报道:(记者梁强、范培珅)戈壁滩上就地取材,用砾石砌墙,然后搭建钢架、覆盖白膜,再采用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独具特色的“石头棚”种出了纯天然的绿色蔬菜,一年可收入3万多元,两三年就能收回本钱。这么好的事,基层政府想迅速扩大规模,当地农民想赶紧增收致富,可启动资金贷款难成了西北农民致富奔小康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走进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沙河村千亩非耕地高效节水生态栽培示范园区,几十个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碎石遍布的戈壁滩上,每个大棚的墙体后还堆放着约3米宽的砾石。进入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一块块南瓜大小的石头砌成的墙体,而在结着不少小西红柿的绿油油的菜秧地里,菜畦的间隔也都是砂砾,蔬菜就好像是从石头房里的碎石缝中长出来的一样。

“就地取材,用戈壁滩上的石头把它垒起来,一个是节约成本,一个是与我们以前的土坯、砖砌的墙体比较,石头夜晚的时候会把白天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对大棚起保温的作用。夜间尤其是冬天持续低温的时候,棚内温度也能达到5摄氏度左右,不会发生冻害。”总寨镇党委书记石洲向记者解释。

沙河村村支书罗奎告诉记者,戈壁滩没有土,他们种菜用的是无土栽培技术,就是把玉米、麦草秸秆发酵,与牛粪、鸡粪等组成有机基质,相当于以前的农家肥,把育好苗的菜秧种在上面。浇菜的水取自镇政府在戈壁上打的一口深井,采用滴灌的办法浇水。戈壁大漠虫害很少,棚里的小飞虫都是用粘虫板来灭。

“我们种的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口感好、耐储存,西红柿、辣椒都能放1个月,只是水分收缩了,但不腐败,很受市场欢迎。”罗奎自豪地说。

总寨镇技术人员经过测算,这种“石头棚”节水效果尤其好,万元产值耗水量为156方,而当地大田种植耗水量达3000方,是“石头棚”的19倍。

沙河村农民赵进荣现在经营着10座这样的大棚,种着黄瓜、茄子、辣椒、西瓜等果蔬,他说一个棚占地约半亩,一年可以种大小两茬,每茬最少也能收入1.5万元,一个棚一年可以收入3万多元,而且劳动强度也不大,与种大田的效益相比,一个大棚顶三十亩地的收入。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