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奶”本应被曝光,何谈过度炒作?农业部副部长回应“致癌奶”事件的态度应该学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考研泄题事件的坚决态度。
“致癌奶”事件本以过去三个多月,如今却又因农业部副部长的一席话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而此次的焦点不在“致癌奶”事件本身,而在农业部副部长对这个事件的态度。
农业部副部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媒体对“致癌奶”等的过度炒作,并表示该事件的传播“弄得太严重了”。同时,他还反问道“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此番言论一出,给人一种对类似“活取熊胆很舒服”言论不爽的感觉。
副部长的意思似乎在说媒体过度炒作一个事件,扩大事件的影响度。但一个事件之所以能迅速扩散是有它内在原因的。
中国的改革发展一直很重视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老百姓更在乎自身的切身利益。“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近些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公众对一些食品安全的事件就变的特别敏感。那么只要有关乎食品安全的报道,大众都会积极去关注,这是他们发自内心想了解事件本身的一种表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更不能说是媒体的“过度炒作”。
再者,如若没有公众的监督,没有媒体的调查曝光,那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又何以浮出水面?光靠监管部门的监督、调查那是远远不够的。“致癌奶”、“瘦肉精”等这样的事件之所以被炒的沸沸扬扬,不是媒体把这个事件娱乐化,媒体只是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如实报道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而真正去“炒”的是公众。公众为什么要那么关注这样的事件,是因为这样的事件关乎到大家的身体生命健康安全,是不能漠视和容忍的。
来源:财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