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之首,总产之最,单产之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都处于主导地位,而稻谷产量如何将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引领粮食市场供给起着风向标的作用,诠释着粮食余缺的先导,在连续八年的粮食增产,为国家抑制通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国内通胀预期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强的影响下,2011年国内稻米市场跌荡起伏,波澜壮阔,在供求平衡有余,“籼强粳弱、稻强米弱“的经营格局下,机遇与风险并存。为着实引导企业把握市场,理性经,对此笔者就2012年国内稻米市场如何演绎简作前瞻性的分析
一、2011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
2011年国内稻米市场和2010年表现迥然不同,总体呈现以下特点:籼强粳弱,稻强米弱,南强北弱的态势。品种间走势差异较大,粳稻高开低走,籼稻先强后弱。概括为:2011年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表现不温不火,市场波动不大。随着双节临近,销区大米需求增加,稻米走货逐渐好转,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扬,特别是2012年2月2日国家公布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后,稻谷收购市场价形成了新一轮的小幅上涨。据我区域内测算,市场每50公斤收购价较2011年12月初上涨1.43%(2012年2月2日后粳稻,中、晚籼稻收购价为142元),较年初中、晚籼稻上涨15.45%(2011年2月11日收购价123元),粳稻上涨5.97%(2011年2月11日收购价134元)。
1、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公布,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4.5%。连续八年丰收,其中稻谷产量4015.6亿斤,比2010年增产2.6%。
2、供求平衡分析
销售:随着人口增加,稻谷口粮消费量继续维持刚性增长,由于市场价格较高,2011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预期放缓,稻谷用于工业,饲料方面的消费增速也将放缓,据中华粮网最新供需平衡表预计,预计本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4080亿斤,需求量3755亿斤,年度结余325亿斤,全年稻米供求形势好于上年,但区域性、结构性供求不平衡的较为突出,加剧稻谷市场的波动,尤其是中央及地方各级储备补库,对普通中、晚籼稻深受青睐,呈现供不应求的经营格局。
3、稻米价格走势: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