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绿a公司在内的6大螺旋藻品牌被媒体曝出“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全国多家销售点也已对相关产品进行主动下架。然而,今天(30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检查结果却几乎推翻了此前媒体的调查。通告称:6大螺旋藻品牌中,仅有“康特力斯”一个品牌被检验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其他5大品牌均检验达标。
从超标,到达标。有业内人士指出:“螺旋藻片超标事件”发生大逆转,奥妙在于各方对产品的检测标准选取不一。事实是否如此?“螺旋藻片超标事件”究竟是媒体误读,还是标准不清?
今天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以螺旋藻为原料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此前媒体报道的“绿a”牌螺旋藻精片、“汤臣倍健”牌螺旋藻片和“金奥力”牌三达紫光螺旋藻片等产品,铅含量在本次监督检查中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对于这样的结果,汤臣倍健发言人梁水生长出一口气,但他认为事件对于上市公司汤臣倍健在品牌形象和资本市场方面影响很大,目前在创业板中,汤臣倍健仍然处于停牌状态。
梁水生:27号媒体就已经有个报道,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停牌。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这个报告,我们也将这个报告作为一个公告发到深交所交易平台上面去,今天还是在停牌的过程中。
为何有媒体认为六大螺旋藻品牌铅含量超标,而药监局的检测结果却和媒体的调查有较大出入?记者发现,虽然媒体和国家药监局都参照的是1997年2月份实施的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药监局采用的是其中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0mg/kg,在这个限值下多数螺旋藻产品达标。但有媒体选限量0.5mg/kg的标准,理由是国标中还规定除胶囊、固体饮品外,一般食品中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在这样的限值下,六大品牌螺旋藻产品均铅含量超标。
像汤臣倍健、绿a等螺旋藻产品是以藻类为原料的片剂,这种片剂到底属于一般产品还是按照胶囊产品来进行铅含量的限值,国标中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认为,藻类片剂的含铅标准还是应该参照胶囊的标准来检测。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