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吉林省在西部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地膜覆盖膜下灌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6年来,在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前郭县乌兰图嘎镇万宝山村创造了半干旱区玉米的高产纪录,经济效益显著。
就吉林省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以及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的专家。
专家介绍说,膜下滴灌技术就是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的集成,它能在作物需水的任何时候和地点,将加压的水流经过滤设施滤“清”后,经过输水干管(常埋设在地下)、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滴灌管带),再由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分、养分均匀持续地运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供作物根系吸收。它既发挥了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的作用,又减少了深层渗漏,可降低土壤蒸发和节约用水,达到综合节水增产效果。该项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因过量施肥引起的农田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对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经济效益用数据进行了解读:
增产、增收。经过5年试验示范,玉米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平均产量650公斤/亩,常规栽培模式玉米平均产量501.5公斤/亩,平均增产148.5公斤/亩,产量提高29.6%。玉米单价按近3年平均价格1.5元/公斤计算,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平均产出975元/亩,年可获得纯利306.5元/亩;常规栽培模式产出752.3元/亩,年可获得纯利226元/亩;膜下滴灌栽培模式比常规栽培年纯收入增加80.5元/亩。
节水、省肥。膜下滴灌单井可控面积300亩,喷灌为150亩,大水漫灌为50亩;滴灌的亩用水量是喷灌的1/2,漫灌的1/6;膜下滴灌较漫灌节水80.0%左右。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可提高肥效利用率15%以上。
增温、保墒。采用地膜覆盖,从播种到苗期,地膜覆盖栽培0至20厘米耕层土壤温度比不覆膜栽培地块累计增加200℃左右。采用地膜覆盖,从播种到苗期,地膜覆盖栽培0至2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比不覆膜栽培地块高16.2%。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