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丰收后何以迎来的却是大涨价?是官方统计的数据包含水分过大,还是玉米供需格局变化太快?今年以来国内大幅蹿高的玉米价格给中国粮食调控出了一道难题。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储粮总公司等方面多次召开会议,就国内玉米市场日趋复杂多变的形势特征展开分析讨论,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国内的玉米产需格局,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对国内玉米市场走势作出正确分析判断,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粮食调控政策。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国家将把抑制玉米为主的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在国储玉米的国内收购、国际进口以及拍卖的时间、数量和价格等方面作出调整和部署。
去年春季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曾在4月接连推出两份控制玉米收购的文件,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下一步玉米涨幅继续加大,国家势必会继续实施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等打压措施,大力整顿国内玉米市场。
涨破看跌预期
春节过后国内玉米价格开始持续上涨,进入3月份价格上涨加速。公开数据显示,仅在3月份,东北地区每吨玉米价格就上涨了100至120元,华北上涨60至80元,广东上涨70至80元/吨。在浙江、湖南等地,东北产二等玉米的到站价格已经抬升至每吨2600元,近期多省玉米价格都创历史新高。
国内玉米价格一路高涨让包括粮食官员、粮食专家在内的业内人士都深感困惑。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就在去年12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举办的“中国玉米市场论坛”上,几乎所有的参会代表都对2012年玉米价格一致性看跌,几位颇有声望的专家甚至明确表示,3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将下降至2012年的底部区间。
支持很多人判断玉米价格下跌的最主要依据是2011年国内玉米获得大丰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玉米产量为1.918亿吨,创下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最高纪录,远远超过国内每年1.5亿吨左右的玉米消费量,这无疑为政府调控玉米市场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不支撑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还有,从去年秋季玉米收获至今,玉米深加工效益持续疲软、养殖饲料消费整体低迷、进口玉米量也在激增。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